有一次的招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农民工一席话吓跑了现场一大半的人。
此外目前我国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技术也已相当成熟,为洁净煤发电技术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今年以来,低热值煤市场不断被蚕食,价格更是早已跌破成本。
◎张飞龙(易煤网):低热值煤产地坑口发电或许是解决低热值煤炭市场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黑龙江龙煤集团由于煤价持续下挫,其经营举步维艰,个别矿务局的老矿井已申请破产及人员分流。对于低热值煤的未来处境,我们认为,在煤炭严重过剩的背景下,无论从成本价格还是从环境保护方面考虑,低热值煤占比减少是一个难以逆转的趋势。山西地区煤炭普遍含硫量较高,严重制约其价格和销售,可通过配煤方式增强竞争力,陕西地区煤炭个人认为性价比相对来说最高,且年初至今不断降价,价格优势亦在不断凸显,具有高热值,低硫,低磷,低灰等优点,据下游终端用户化工厂、水泥厂、煤化工等工业企业具体需求进行对口销售,则适用范围和竞争力会得到明显提升。目前全国电网基础建设已相当完善,特高压智能电网的建设更是为运煤向输电转换提供了必要的支撑。
褐煤及低热值煤炭需向组合消费和输出方式进行转变。去年冬季取暖供煤时期,龙煤集团出产的煤炭价格在500-700左右之间,而蒙东运至哈尔滨的动力煤价格仅300多元,因此在临近下游用户冬储之际,哈尔滨市政府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控制蒙煤入境,其意义也更倾向于依《商品煤质量管理办法》合理保护本省煤企度过寒冬。这个行业依然会存活着大量经过优胜劣汰生存下来的更为优质的企业,依然会有很多人在从事这个行业,只是需要度过一段阵痛期,度过一段自我反思。
孩子毕业,家长都愿意花高价给孩子签到煤炭企业,而从大约去年开始,人们的观念变了,以大同煤业为例,职工工资接二连三的降,遣散一大部分人回家,裁去没有正式编制的员工,有很多刚到企业的大学生上不了岗只是只是一直等。首先,价格战肯定是难以避免的,行业洗牌会加速。降成本的竞赛也造成了煤炭下跌的幅度越来越大。煤炭价格,动力煤价格最高的时候到过1100元/吨(特指5500大卡,下同),现在是400多元/吨。
之前我们经常说煤价下降的时候希望政府出来救市,救煤企一把。两年前的预测,如果成本下降30块钱,进口煤就撑不住了,进口煤3亿吨从中国退出的话,对于中国来说市场压力会大幅减少。
所以当内蒙古大肆扩张的时候,全国的产能过剩的情况已经很严重了,但是山西和陕西在资源整合完了之后加入到行业竞争,连以内蒙古为代表的低成本的矿都可以把它挤出去。以前管理部门能卡铁路运输,现在价格最低的煤来自于哪里?来自公路、汽运,一车一车拉上直接走,不需要审批,也不需要等你批计划,这是一种非常灵活的运输方式。我们在走过成本下降,价格战之后,我们的价格有优势后,完全可以出口煤炭。第四个,国际煤价低迷,之前我们国家进行煤炭市场调控的时候,有一个目标,救市要盯着进口煤去打。
但是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降低成本给出了更多的降价空间。现在很多企业也在说市场已经这样了,政府不能不管。第四安全限制,行业安全性大幅增加,安全检查限制力也在下降。产能有多过剩?有一个数据,之前我们看到的说法是说中国的煤炭行业产能过剩达10亿吨。
产能过剩10亿吨的说法还是低估了煤炭行业的生产力。上是身边发生的事,生活环境被煤炭所环绕,所以很真实。
但是这个时候进口煤也出了问题,它的需求也不行了。目前来说,在港口有一些低质煤,价格已经卖到250块钱每吨,我们去掉运费,它的出矿价几十块钱,再去掉税,基本上就没有了。
作为一个价格只有几百块钱的品种来说,每年价格下降100元,这样的跌幅可以说是非常触目惊心的。产能过剩的问题非常严重。内蒙古那边我们了解的情况,民营企业开工率基本上不到5成,山西这边也是不到6成,亏损面非常大。优质煤将来会占据市场越来越大的份额。煤炭央企在去年其实做了很大的牺牲,产量限制比较大。冶金煤2013年高点时是1360元/吨(特指柳林4号煤,下同),低点是960原/吨,2014年降到750元/吨,2015年现在是4月份,已经降到了690元/吨,而且后续继续看跌。
从分区域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内蒙古的产能在前几年快速增长之后开始受到挤压,山西和陕西在煤炭资源整合之后,开始产能扩张,这就说明内蒙古的产能已经受到压缩。以去年山西税费调整为例,山西公路运输费用降了50块/吨,今年和去年的跌幅一算,减掉的成本基本上与价格下降完全抵消了。
而在现在的价格下,国际贸易商已经在考虑布局中国的煤炭出口。第一,工人加班,可以释放出产能。
煤炭的未来最后说一下,煤炭行业是不是真的就这样了?完了,没有希望了?做一个前景的展望。换句话说,即使全世界的煤矿都停下来由中国生产,中国也能供得上。
新疆我们还有大片的处女地没有开发,目前,新疆地区大量煤矿已经投建,如果运输问题能够解决,我们可以想象山西和陕西可能会走向内蒙古这个道路。这两个方面是大势不可违,这是最近几年来提的比较多的事情,而且从数据上反映非常明显。中国至少在未来几十年内,还要依靠煤炭,依靠能源。再说几个事情加深一下大家的感觉。
可以说在大同这个三线城市,有一份煤炭企业的工作,挣得最多,生活水平也很高,关键还很有面。第二,以后用户在煤的选择上要求会越来越高,要求是低硫煤、高卡煤,5000大卡以下的煤基本不烧了,高硫的煤也卖不动了。
但是现在基本上限产达到很大的幅度,再限下去,现金流就断了。第三,走过价格下跌期,低迷期之后,再把部分产能充分淘汰掉之后,进口煤炭进不来,我们是不是可以走向出口。
但即使在这种市场环境很差的情况下,我们看到山西和陕西还在增产,为什么要增产?因为它前几年大量投资进去建新煤矿,这些钱投进去,如果不转化为产能出来,不转化为煤出来,钱就白投了。第三,我们可以做一个推算。
不管是电煤还是冶金煤的价格已经跌到九年来新低,基本上跌回到2007年以前,2007年以前基本上煤炭行业是一个计划经济,以国家来控价,放开市场之后,煤价没这么低过。现在,比较能够自由调控那部分的比例基本上全部给砍掉了。实际上在2013年,开始了一场成本下降的竞赛,山西、陕西、内蒙古出了很多税费减免的政策来支持企业的发展,降低成本。第五个,政府的调控加码,实施效果难立竿见影。
通过铁路限制运力,已经控制不住了,而且目前公路也存在运力大幅过剩的问题,现在迫于公路的压力,有些铁路运输段对煤炭运价正在酝酿下调。中国一年可以消耗40亿吨煤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批下来的产能是50亿吨,中国实际可以生产60亿吨,因为中国有很多的煤矿完全存在超产的能力。
在目前的价格水平,以电煤来说已经很难在煤炭销售上面获得盈利,亏损面和停工率都非常大。我们发现从去年到今年,大规模安全检查很多,基本上是几个月就来一次,但是对于产能限制起不到明显的作用。
第三个澳元贬值,卢布贬值,贬值之后成本也大幅下降。第二,国家为了控制产能的总量,在审批的时候,卡住了很多煤矿建设过剩产能的数字。